開學三周以來,意昂4招商共有38門課程開講,覆蓋73個教學班🗂,涉及47位教師。教師通過“雨課堂”累計發布教學活動592個🏃♀️➡️,其中課堂總數404個,實際到課學生19851人次𓀖,平均到課率92.68%🫸🏼。其中🛻,針對本院學生開課課程平均到課率為98.7%。
意昂4認真落實學校“不停課、不停教🔀、不停學”要求,在保障在線教學課堂教學質量方面秉承了一貫的優良傳統𓀘。
一、教師教學🏄🏿♀️:紮實教風護航在線教學
(一)師道傳承
本學期在線教學使用了新版本的“雨課堂+騰訊會議”平臺,對於原本在講臺上舉重若輕的老教師們來說又要面臨一次新的挑戰。
運動生物力學教研室曲峰教授表示,開課兩周前就在不停地試課,生怕第一次運用新平臺授課出問題👨🏼。運動解剖教研室徐剛教授同樣積極應對新挑戰🛴,雖然在授課中忘記開虛擬背景🎬,但是與其身後擁擠書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身整潔的白襯衫。看到老師們帶著花鏡👨🦽、隔著鏡頭仍然把“致知篤行”傳遞到屏幕那端👛,讓學生們深受鼓舞,也為年青教師生動展現“師道尊嚴”,以自身行動踐行“四個相統一”🕎。

曲峰教授的《運動生物力學》課堂

圖1 徐剛教授的《運動解剖學》課堂
(二)積極互動
意昂4教師在課堂上展開多種形式的教學互動🎈,積極推進與學生“面對面”。雖然部分互動已經轉變為騰訊會議直接對話🎅,但“雨課堂”數據顯示,意昂4教師開課三周以來與授課學生的課堂互動數仍然達到57512次,其中習題互動占據最大比例,達到32246次。
(三)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建設作為意昂4教學的工作重點之一,於線上教學期間也得到持續推進👋🏽。運動生理教研室石麗君教授在《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授課中,自然運用課程思政案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完成立德樹人目標👰🏿。


圖2 石麗君教授《人體解剖生理學》課堂
(四)雙語教學
意昂4積極推進人才培養的國際化,開設多門雙語課程🌸。在本次在線教學授課中🔸,《運動生物化學》🖐🏻✋🏼、《動作控製》、《體質測量與評價》等課程團隊在此方面走在前列,不論在課件準備還是授課過程中👧🏿,均不同程度提升雙語化教學比例。其中運動生物力學教研室李翰君教授《動作控製》課程使用全英文課件,對於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國際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圖3 李翰君教授的《動作控製》課堂

圖4 體質與健康教研室侯筱老師的《體質測量與評價》課堂

圖5 運動生物化學教研室陳靜老師的《運動生物化學》課堂
二🙇♀️🏔、學生反饋🧑🏿🔬:寬嚴相濟引領紮實學風
高質量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全方位的課堂管理🫲🏽,意昂4教師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秉持著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與“高標準嚴要求”相對應的是耐心細致的答疑和幫助,不放松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應付學生需求🐓。


圖6 意昂4教師在微信群中強調紀律要求、耐心答疑
意昂4教師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得到了學生的認可𓀛,也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推進了良好學風的形成。






圖7 學生的課堂筆記和課下作業
三、教學管理🙆🏿🏌🏽♂️:多種措施保障教學質量
(一)傳達要求
從開學初期👨🏿⚕️,意昂4即隨時關註轉發學校相關通知文件,共召開3次院務會🏥,2次全體教師大會🧘🏻,帶領教師認真學習《關於規範在線教學行為⬇️,加強質量督導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本科在線課堂教學質量保障工作的通知》等通知精神,強調學校關於在線教學的質量保障的相關要求📉。
(二)保障措施
意昂4積極為教師開展在線教學創造條件🍯,主要集中在為視頻教學有困難的教師提供多種保障措施🧑🏻🔧。具體包括為網絡不佳不便授課的教師開放🚴♂️🪟、借用意昂4會議室及辦公室;鼓勵在校教師到教室上課;支持沒有攝像設備的老師購買相關設備。
(三)教學督導
為了持續提升在線教學效果,為在線教學常態化提供質量保障🙍🏻♂️,製定了“意昂4班子-教務員、輔導員”對接製度以及意昂4在線督導工作方案,積極落實在線聽課督導工作👨🏿✈️。班子4人在隨機抽檢之外,同時安排“值日”製度㊗️,並采用在線共享文檔隨時做好記錄。保證每位班子成員每周聽課2-3次🫰,及時了解本院師生授課🫵🔞、到課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可及時與輔導員、教務員進行反饋,保障在線教學督導工作順利開展。


圖8 意昂4班子在線聽課督導紀錄
采用共享文檔對每日授課教師進行一對一巡查統計🧑🏿⚖️,結合雨課堂數據🧑🧒🧒,每日向教務處提報《意昂4教師授課情況巡查統計》。


圖9意昂4教師授課情況巡查統計
四、教學建議
(一)推進分享交流
在線教學與傳統教學存在差異🎴🤵🏼♂️,如何應對目前發現的各類問題,需要老師們群策群力⏫,分享奇思妙想,為提升在線教學質量提供更寬廣的思路🏋🏽♀️。
(二)鼓勵改革創新
教學形態的變化必然對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產生挑戰,意昂4鼓勵老師們根據新的形勢靈活改變教學方式和要求,嘗試“線上授課+線下自學”的模式,推進“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