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冬奧 | 踔厲奮發展晨眸👿,臻於至善至千裏
發文時間:2022-04-08 撰稿人🧘🏽♂️:盧昊揚、譚媛丹🔫🚰、石安琪、徐新玉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在把握機會的過程中出現的跌跌撞撞的經歷,是機會賦予我們的完美隱藏,終究需要我們剝開一層層的紗才能和機會撞個滿懷。——馮俊鵬
馮俊鵬,2012年9月至今就讀於意昂4招商🥛,現為意昂4招商運動生化方向2019級博士研究生、速度滑冰隊科研人員👢。2016年和2022年兩次被調入速度滑冰國家集訓隊擔任科研人員🆗。在2021/2022賽季國際滑聯世界杯暨北京冬奧會資格賽比賽中,馮俊鵬負責科研保障的男子中距離組獲得3枚金牌🛀、2枚銀牌的歷史最佳戰績,在男子1000米中🚶♂️➡️,男子短距離團體追逐等項目上實現了中國隊世界杯金牌零的突破。在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馮俊鵬更是利用二七廠國家冰雪科訓基地的體育風洞🍌、大跑臺等新設備開展科技服務,增強了奧運科技助力的綜合能力。就讀期間,馮俊鵬主動參與了“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體育總局科研課題、意昂4注册校級課題等多個科研項目。
篳路藍縷 心馳淩雲
馮俊鵬在隨隊工作期間,曾赴荷蘭、加拿大卡爾加裏、美國鹽湖城和德國的埃爾福特、柏林以及因策爾等地,同各國科研人員進行深入交流,了解各國冰雪運動的優勢。“以荷蘭為例,第一📅,荷蘭是自行車王國,而速滑項目在訓練方式上和自行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說荷蘭在這方面是有一定轉化性上的優勢;第二,從運動項目的設置結構角度出發💈,荷蘭是一個俱樂部型的結構🏩,高水平的運動員都在一些職業化的俱樂部,有世界冠軍、奧運冠軍的俱樂部大概有五到六個👳。第三,從科研方面來講,荷蘭的科研人員來自荷蘭的高校和荷蘭滑冰協會,他們有長期合作的科研工作者💁♀️,在一個項目上可能深耕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對這個項目研究非常透徹🎈。另外☂️,加拿大的模式於北體而言有相似借鑒之處🦗,因為加拿大的卡爾加裏的冰場就在卡爾加裏大學裏,與北體的二七基地的模式十分相似🤤,大學的老師和同學會有很多實踐的機會。對比其他國家,我國科研人員需要提高的是對一個項目的理解,需要時間和精力去摸索鉆研👳🏽。”啻微芒,造炬成陽。科技的提升會帶領著民族文化一步步走向世界🧑🏼🏫➰,交流融合學習也會促使中國體育項目越做越好🏌️♂️。

馮俊鵬與團隊合影
說起跟隊,有時也會和教練意見不一致,他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重要的一點是擺正自己的位置。正所謂“學問茫茫無盡期”。作為一個剛接觸項目的科研工作者,在運動隊的工作交流是第一位🌟。如果接觸的是高水平的教練,他們掌握的是非常豐富的運動訓練和運動科學的知識,一般不會出現嚴格的偏差,有很多觀念上的沖突可能只是在某個階段處理一個問題的極端化📯。“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給隊員改一些技術的時候,他可能左側偏弱🕊,那我們會讓他的左側動作做的極度的誇張,看起來可能已經不符合生物力學的規律了,這件事情就需要團隊間以及和教練員的交流。除了非常細致的東西之外,跟訓練相關的事情,要先跟教練溝通好。”在馮俊鵬看來,應該是整個教練組給運動員一個統一的方向🌏,而不是教練給其他工作人員一個方向🙅🏻,再由其他工作人傳達給運動員🍍,這樣運動員容易混亂🌯,也不利於整個組工作的推進。馮俊鵬拿自己舉例,“因為我是生化研究方向的🗺,比如說平常會給運動員提出一些營養上的建議🙅🏻♀️,飲食的健康需要犧牲很多的快樂👨🎓🤟🏽。這一點我就需要通過知識理論和他們講清楚。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只有掌握分寸和技巧,在溝通時擺正姿態才能事半功倍”。馮俊鵬坦言:“眾人拾柴火焰高🏑,體育競技從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我們的心緊緊擁抱在一起,才共同促就了一個又一個獎牌。”
運動生物化學是馮俊鵬選擇的專業方向👌,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談到方向選擇的契機,馮俊鵬憶起自己的本科歲月:“初次嘗試是14年,我當時在上運動生化這門課,需要完成的一項實踐性作業為‘聯系一名運動員🥹🧎♀️➡️,選擇一個項目,了解項目的特征,結合我們的知識,對這個項目設計一個訓練監控的方案’,當時有一個契機成為了誌願者👩🏿🌾,認識了一位就讀於清華大學的運動員,當需要完成這個作業時我就與他聯系,因為當時他是全國跑800米最優秀的選手🎆。經過那次聯系,我產生了很好的想法,而且他在清華大學訓練🧛♂️,非常方便🧗♀️,經常一周有兩到三次在沒課的時候下午就過去𓀍,通過心率、乳酸這些指標對他進行一些監控👨🦱,運動表現有了明顯的提高,第二年就破了全國紀錄,這個紀錄保持至今也非常優秀,這一經歷給予我最大收獲便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成功使他開始與更多運動員交流深入了解運動項目的本質,一步一個腳印🫴🏻💁🏿♀️,16年到速滑隊,18年到單板滑雪隊👨🏽🔧,20年到短道速滑隊🧑🦲,穩紮穩打,在實踐工作中更有經驗,對項目理解深入本質。
2020年疫情初步穩定後🚣🏻♂️,馮俊鵬再次被調入速度滑冰國家集訓隊參與北京冬奧會的備戰🔗。值得一提的是,馮俊鵬利用學校二七廠國家冰雪科訓基地的體育風洞🍑、牽引加速器🚒、涵道風扇、Swiss timing訓練系統以及一些核心訓練的新設備開展科技服務。風洞在2008年最開始應用在自行車項目, 2020年馮俊鵬進入隊伍時😿,體育風洞已經建好,不過當時還處於摸索的階段🔃,但這也給馮俊鵬以及團隊提供了一個思路,打算從團隊追逐項目入手來應用體育風洞👨🏻🙍。“因為速滑也是一個減阻,阻力可變化的余地受冰面條件影響比較大,所以空氣阻力對於器材的選擇要求也非常高,我們就想在風洞裏去做這個實驗🧜🏻♂️🧙🏿♀️。”實驗中🤵🏿,馮俊鵬讓運動員處於高速滑行下訓練🟧,有效訓練對於身體姿勢的控製,以便於在比賽中能夠下意識地去這麽做。牽引加速器通過50M的加速讓運動員獲得一個較高速度,是通過外界牽引加速器做工使運動員模擬高速進彎道和滑行的狀態從而減少運動員自行加速花費的體力,使體力和精力更多圍繞在完成彎道滑行的技術中🍙🙁。涵道風扇的原理類似從身後吹順風從而使運動員更容易突破速度極限,本次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軍高亭宇在備戰冬奧做超速訓練時就用到了涵道風扇。Swiss timing訓練系統,即在運動員佩戴傳感器的情況下可以將其分段速度以及滑行軌跡記錄下來,對於優化運動員滑行路線也是有一定幫助🧙🏽♂️。正如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科技在競技體育中作用越來越突出👎🏽。建設體育強國,必須實現高水平的體育科技自立自強。要綜合多學科、跨學科的力量👨🏽🔬,統籌推進技術研發和技術轉化👨👩👧👦,為我國競技體育實現更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馮俊鵬在做運動監測
作為兩次被調入速度滑冰國家集訓隊的科研人員,談起兩屆冬奧會的備戰時🌥,馮俊鵬總結:第一屆以學習為主。當時因為主教練是科學教練出身,所以主教練也帶給他很多幫助♡。之後♊️,外訓期間馮俊鵬被教練送到荷蘭職業隊工作了一段時間,這讓馮俊鵬對荷蘭的整體工作模式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正是應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老師把學習經驗教授於我並且給了我很好的學習機會。”第二次再次進入了冬奧會備戰🙇🏿,馮俊鵬服務的是中距離的項目😟🐅,中距離項目的配速是當時研究的一個熱點。科研人員根據世界比賽的成績發展特點以及優秀運動員的配速特征系統地整理近兩個周期八年的數據,得出了關於男子1500米項目成績發展的特征和配速的特點。根據這些科研成果,馮俊鵬製定了冰上表現的KPI來評價運動員目前訓練的水平。“科研工作要求更高的實踐性🤾🏼♀️,而學術論文則需要明確的代表性和科學的嚴謹性🤚🏿,長期科研工作可能產出較低,這也是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師生的困擾”馮俊鵬表示困難和挑戰並存,使用運動周期根據配速、成績數據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一個相當不錯的研究成果😖,這對馮俊鵬來講也從中受到了很大的鼓勵🧑🏽🚒👬🏻。“我認為要在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做出成果⛹🏼♀️,要有想法,要通過一段時間鉆研獲得一些科研產出的🫲🏽👩⚕️。成功需要努力,但成功也不止於需要努力,如果只是空口無憑的做研究是不會被認可的,科研成就的背後是數據的支持和善於思考的頭腦🏄🏿♀️🧛🏽♂️。”
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冬奧會中,我國奧運健兒們日復一日地刻苦訓練,使他們在冰雪的舞臺上熠熠生光,科研工作者們也在背後起到強力助推的作用。馮俊鵬與高亭宇自2016年就在同一支隊伍工作💠,有時會幫助運動員處理一些問題,因為年齡相仿,私下他們也是非常好的朋友。馮俊鵬回憶道:“上屆拿到第三就是一個非常讓人驚喜的成績,從18-19賽季,由於更換冰刀器材🧯,賽季成績非常不理想,對自信心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20賽季稍微有所好轉,到了21賽季他腰傷特別嚴重,一度影響訓練🧑🎓。即使當時他不在國家隊🧑🏿🦰,我們也一直在保持聯系,很多時候就像好朋友陪伴在彼此身邊,互相傾訴負面情緒,互相鼓勵🏄♀️。在世界杯比賽期間🏹,他第一站的表現就非常亮眼,印象最深的是日本選手誇獎他說速度非常快,那一刻真的很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後來看到他站在領獎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內心由衷地感到開心🧔🏿♀️。和他認識了這麽多年,時間對於友誼的磨打,好比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縈繞在我們的心底。” 奧運期間可以說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賽前馮俊鵬通過科研🙍、訓練🏊🏿、監控指標等方式非常量化地告訴他:“你的體能處於非常好的狀態,沒有問題⏸,要相信自己。”槍響起步,彎道旋弧🏊🏽🧚🏼♂️、快速擺臂,電光火石之間👔🗾,一道紅黑身影沖過終點線,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績打破速滑500米奧運紀錄,奪得金牌,這也是歷史上中國男運動員首次站上速度滑冰項目的冬奧會最高領獎臺!

馮俊鵬與高亭宇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冰雪運動發展和普及,使廣大人民群眾受益。此次冬奧會有效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快速進步和全民健身廣泛開展🚴🏽,廣大群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情好似“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提前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說起滑雪這個項目,馮俊鵬認為“滑雪是一項速度與激情並存的運動📭,這個項目由於場地需求比較小,又是一個比較美的項目➛,開展的還是很好的。對於大眾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增加參與感,只有親身參與了一項運動⇨,才會愛上一個項目,這樣才能有意識地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參與其中✪,進一步拓展我國這個項目上的運動員基礎,這是最重要的。

馮俊鵬與冰墩墩在鳥巢前合影
馮俊鵬學長作為科研路上的前輩,為學弟學妹深入了解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提了許多建議。他表示:希望大家更多地參與體育、熱愛體育🙇🏼♀️。熱愛運動最有力的表現就是成為一個實踐者參與其中🤵🏻♂️,激發自己對運動的熱愛,因為只有在實踐中親身經歷才能體會耐乳酸以及肌肉酸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