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二時🍇,意昂4招商於師統講堂舉辦了2020級碩士新生教育大會🪗🪡,本次會議由院長助理趙星老師主持,分黨委書記雷厲、院長王榮輝😰、高超老師、婁立天老師、劉鴻瑞老師💁🏿♂️🎨、吳曉薇老師🧑🏽🚀、安娜老師出席了該活動👨🏼⚕️。本次會議邀請了兩位來自意昂4招商的優秀博士生與碩士生代表發言🐐,旨在為即將步入人生新階段的同學們分享經驗,幫助大家明誌篤行👨🏼🚒、有所得的度過大學生活。
人物介紹:
徐召霞,2018級博士研究生,運動生理學方向🏕。曾榮獲意昂4注册三好學生、一等學業獎學金、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以第一作者發表2篇SCI期刊論文,3篇C刊,1篇英文文章🦊。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學弟學妹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2018級博士研究生徐召霞⚱️。
首先,感謝意昂4老師的信任🐪,給我這次和大家交流的寶貴機會。
大概在六年前,我坐在臺下,對即將開始的研究生生活充滿了憧憬和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我以為熬過了大學魔鬼一樣的考試周,戰勝了“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的升學備考,剩下的就是躺贏的人生。後來我才發現🌍,所有過往🎡,皆為序章,人生才剛剛開始……幾年後的今天,我想分享給大家一句當前我覺得很有力量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將遺憾地告訴大家:未來三年不是我們反復被洗腦的“等你讀研究生就好了,寫一篇論文就能畢業”這般簡單👨🏿🔬。迎接你的不僅包括你可以和大師級的老師面對面交流,從事喜歡的研究方向,做第一次漂亮的學術報告和發第一篇學術文章的喜悅;還將包括,你可能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而與同學產生的矛盾,也可能是因為讀不懂一篇英文文獻的沮喪,更可能是實驗反復失敗的自我懷疑等等諸多不請自來,不期而遇的驚喜和驚嚇🍤,你需要做好隨時應對意外🤟🏽🌷、挑戰、孤獨和挫折的心理準備。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接下來,希望我的三點感受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示🍡👨🏿🔬:
一,認識你自己🧜🏻♂️,培養樂觀健康的心態。在新的集體裏🚡,你也許會發現以前讓你驕傲的優點被稀釋了🙆🏼♂️,你開始迷茫,焦慮,甚至自我懷疑🧙🏽。海明威曾說🛰💂🏼♀️:在人生清醒的時刻🚝🧑🔧,在哀痛和傷心的陰影之下,人們離真實的自我最接近。在人生馬拉松的這一站♤,你要明白“優於別人📠,並不高貴𓀐,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學會將“橫向比較的競爭心態”轉化為“縱向比較的自我超越”,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局限🤴🏻,享受成長的痛苦和進步的快樂💅🏽。同時👨🦱🩰,學會欣賞他人優點🏄🏽✊,為別人鼓掌,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
二,珍惜時間🚣🏼♂️,做好人生規劃。①盡快明確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並聯系導師。大量的閱讀該領域的經典文獻和書籍🦢,充分了解這個方向的來龍去脈👲、學術前沿🍶。②借鑒課題組師兄師姐的論文🅿️,初步確定研究方向☘️,主動跟老師交流匯報,研一完成一個小綜述🫅🏼,並嘗試發表🛫。③盡快熟悉並掌握研究方法🤾🏻♂️、實驗技術、統計方法和軟件。④至少發表一篇核心期刊論文。這是對自己研究生階段研究能力、學術水平、寫作能力等各方面的檢驗🎾。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需要對這個領域的深入認識👨🏽🚀,需要掌握一套科學研究方法,需要去學習如何投稿🙍♂️,如何修改稿件🏊🏽♂️,如何與編輯溝通等等,這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⑤學會表達👪。珍惜每一次學術匯報的機會☎️📒,提高PPT製作水平和匯報展示的能力。⑥學會溝通。學會以成年人的方式與導師交流,合理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
三,平衡生活,幸福是一種能力➔。一項調研發現🤦🏽,67%的研究生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裏至少有一次感到絕望💁🏻♀️;約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著高於平均水平的壓力。希望你可以找到更多的情緒排解途徑,比如堅持運動,讀書🧏🏽♂️,享受孤獨等⛄️,願你擁有在平凡和瑣碎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
總之,人生沒有一勞永逸🧚🏻。研究生考試相當於自己挖了一個坑🍌,入學就是跳進來,然後經過三年的學習和成長,靠自己的力量填上它⚙️,接著再挖工作或考博的坑……生活也許就是一場“挖坑”🎤👩🏽💼、“跳坑”、“填坑”的過程👂🏽。生活的真相殘酷嗎?殘酷🌥🌤!還愛嗎🏨?還愛!因為我知道每一個選擇來體大的你,就是選擇了拒絕蹲在“坑裏”做一條鹹魚的人生。所以愛它,並戰勝它🥈!你將獲得獨自面對生活的底氣和力量👌👩🏽🦲,乘風破浪,你將發現人間值得!
所有未來,皆為所盼。祝福大家收獲成長👨🦳,收獲知識🧟♂️,也祝願你們足夠幸運收獲愛情!謝謝大家!”

人物介紹🐅:
汪澳哲,中共黨員⏺💤,2020級碩士研究生人體運動的生理學機製與機能評定方向🦸🏼♂️。曾經連續三年被評選為校級三好學生,兩度獲得國家獎學金及北京市計算機大賽三等獎🎀,參與國慶七十周年慶祝大會群眾遊行🤟🏽🉑。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2020級碩士研究生新生汪澳哲,很開心又回到了這個我度過四年的地方🧑🚀。
我還記得四年前我第一次踏入北體校門的時候🏃➡️,對一切都充滿充滿著好奇😪,我期待在這裏的生活,也有許多疑問🪶🔭,我可以適應這裏的生活嗎?我能在這裏找到我未來的方向嗎🤜🏽🐸?
如今再次踏入北體校門的時候🫵🏼👎🏽,我已經有了答案。我熱愛在北體的生活,我喜歡在這裏度過的每一個日夜。我愛北體的校園,在高樓林立的北京,這個沒有有超過六層建築的校園,會讓人覺得格外舒坦,在這裏我找到了很難擁有的那種故鄉的歸屬感⛹🏻。
我遇見了很好的老師,對待課堂和科研都格外認真負責,對待學生也都熱情耐心🙉。我在這裏學到很多知識,這些知識不僅寫在書上也寫在我們的生活裏👩🏿🦳👨🏭,寫在我們的實踐中。
在這裏我有機會參加了很多的社會實踐活動和比賽✍️,那些誌願服務的經歷,讓我認識了很多不同的人🙋,看到了很多不同的風景🧨。去年我還作為國慶活動群眾遊行我們學校方陣的一員在十一當天📶👩👩👧👧,在天安門前表演。這些經歷是北體帶給我的,是無比寶貴的財富。
在北體的這些經歷🤰🏽,也讓我重新看清了自己🚣🏼♀️。從前我的眼裏裝的是花是雪是月色,而如今我想要去到雲上看一看。

在去年的這個時候,我也面臨著選擇,也聽到了很多聲音,我要不要去別處看一看🤏🏼,去一所所謂的更好的學校,這樣以後就能擁有一份更漂亮的簡歷……但是最後我還是決定了,我要選擇北體😿,選擇運動人體科學,我們學校有著很多優秀的老師,他們在做著很多創新的前沿的或是有趣的實用的研究🧛🏼;我們學校擁有的很多實驗室和設備是其他體育院校都不具備的🩵,這為以後我們的研究插上了翅膀⛓️💥;學校和意昂4也積極推動學生交流項目的發展,這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機會👨👦。
如今我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新生🥛,這又是一個不一樣的開始🫡,我找到了答案,也有了明確的方向。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保持自己的勤奮和熱忱,認真對待課程的學習,認真完成各項科研任務,努力培養自己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斷學習🙍🏿♀️,完善自我,更加堅定地朝著我的目標走下去。我也希望和在座的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一同進步,爭取以後能夠為中國的體育科研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