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迄今多年🛺,這樣的期盼一次次被中國青年實現,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基辛格說過,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而在抗“疫”阻擊戰中,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成為最勇敢的人🖊。近日,我校舉辦了“戰‘疫’有我◼️,北體青年”主題戰“疫”故事分享會,意在分享勇於戰“疫”的北體青年們的優秀事跡㊙️。下面的文字記錄了我院19級碩士孫澤遠、17級本科生李怡聰和守護動物房的同學們的戰“疫”故事。
對社區青年誌願者孫澤遠的采訪
1.您在基層防控誌願者的工作中主要負責哪部分工作?
孫澤遠:我參與的是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我所在的社區有一條商業街8️⃣,我在該商業街出入口負責體溫測控、登記、出入證辦理等工作。
2.您能為我們講講在抗疫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嗎👨👨👧👧?
孫澤遠:在日常工作中,我確實遇到了不少困難,這其中除了工作量大🏇🏽、天氣寒冷✬、工作時間長等可以預測的困難外,還有著許多我事先沒有預想到的困難,經過總結🧚🏿♂️,我認為這些困難是由於對基層防疫工作中“人”和“事”不熟悉造成的。
所謂對“人”不熟悉😱,指的是對社區居民情況了解不足。我一年中大多數時間在外上學,在家的少部分時間也缺少觀察,導致跟許多街坊鄰居之間互不相認👮🏿♂️,也不了解。在我們社區中,每戶會按月簽發居民出入證📘,每戶每日可以出門一次,但出入證上只登記戶主的名字😢。所以每次戶主的親屬持證出門時🌛,我都要請教居委會的阿姨們,才能確認是否放行。如果跟鄰裏之間再熟悉一些就好了。
所謂對“事”不熟悉🐹,指的是對社區防疫工作背景了解不足。我們社區有很多老年人,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又非常擔心自己生病👩🏽🎓,因此有時候會對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有些老年人要求我們登記的時候不要用手碰他們的出入證。我第一次碰見這種情況的時候很生氣,也很不服氣,幾乎是一把把出入證奪過來進行了登記👷🏻,老人的情緒也有些激動地說道:“你一天摸了這麽多證件,你不怕染病,我還怕呢🐳!”我當時聽了這話真是氣壞了😠🌋,是居委會的阿姨把我拉開,並把消毒水遞給老人,說:“您老人家不放心,我們這兒都有消毒水,你噴一噴就是了,人家小夥子也是為大家著想,幹嘛為難人家🏄♂️🚼。”這才化解了一場風波。後來阿姨教育我,老年人看了有關疫情的新聞知道害怕🎴,對自己的安全上心🏄🏼,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只不過有時候文化不高,再加上年齡大了⚇,身體本來就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難免反應過度。阿姨用語言和實際行動教育我設身處地地為老年人著想🧘♂️☮️,我也開始理解這些老年群眾,不只是不碰他們的證件,還要更加用心熱心地服務。
社區抗疫工作不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但是想要充分了解工作中的困難🔵,必須親身去感受,去實踐👃🏼,只有做了才能想出合理的對策,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同時也解決群眾的困難。實踐出真知,全國面對疫情能夠精準施策,是離不開基層工作人員的努力🛼,離不開深入基層的領導的切實努力🙎🏿♂️。我為自己能夠在實踐中鍛煉感到自豪。
3.都說17年前你們保護我,現在我保護你,您如何看待疫情中的青年力量?
孫澤遠:17年前🌑,我剛上小學一年級,很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況,先是一個不斷延長的寒假,後來開學上了幾天課,又放了一個長達40多天的假期,這麽長的時間裏🚴🏻♀️,只有姑姑一家拜訪過我家一次,而我則從來沒有出過小區大門🤹🏻♀️。雖然當時年齡尚小🂠,不太了解抗擊SARS的過程,但回想起那段時光,還是可以感受到防控力度之大。當時的“大人們”保護了尚在溫室中的我們👨🏿🍳,而今我們長大成人🧑🏻💻,成長為祖國的青年一代,也同樣肩負著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責任。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高度肯定了疫情中的青年力量㊗️,他說道:“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而我認為💯,總書記的話,既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勉勵。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不僅是我們的同事和後盾👩🏽🏫,更是我們的榜樣和老師。青年一代在抗擊疫情中奉獻青春的同時也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歷練,增長了本領,滌蕩了靈魂。在我看來,沒有比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的思想政治課了。在此之前,我沒有真正的理解什麽叫“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而在社區服務過程中,我去看👇🏿、去聽、去做🚒,為群眾之所需🍞,想群眾之所想,才真正理解到個人理想與民族命運是密不可分的。我想,從抗擊疫情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人今後進入社會,一定可以更好地避免能力不足和脫離群眾的危險。
4.您有見證過或者經歷過震撼人心的故事嗎🥝?
孫澤遠: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段特殊時期的親歷者💕,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十幾億普通群眾為了抗疫在家宅了近三個月,這本身就很震撼人心。對於我而言🐧,疫情誌願活動中也沒有經歷過什麽驚濤駭浪,最震撼的是在物資持續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每位工作人員平均每天都分不到一個口罩,可街道辦事處李主任卻把唯一一盒社會捐贈的N95口罩“藏”了起來,他告訴我們,我們只有這一盒N95⚓️,誰也不準動,如果哪一天社區出現了疑似病例👨🔧,這一盒口罩是要拿給前來處理的醫護人員的👨🏿✈️;而最感動的是負責誌願隊的漂亮姐姐持續奔波,如此陰冷的天氣下都被曬黑了八度↩️,度過了這麽辛苦的一個冬天🧔🏻♂️,可還是在疫情最危險時期剛過之後,就趁熱打鐵地組織起抗疫工作者籌辦了“紅絲帶”誌願者服務隊。我前去社區填表的時候,她看著桌上厚厚一摞登記表🧥🔵,微笑著說:“真沒想到一個疫情期間⚠🕠,發現咱們街道有這麽多不求回報的誌願者。”希望在疫情過去之後,特殊歲月裏的震撼和感動能化為一種力量,伴隨我們每一個人前行,並保佑我們健康、平安,生活更加美好。
對社區青年誌願者李怡聰的采訪
1.你是怎麽申請做的誌願者,參與此次疫情防控的初衷又是什麽?
李怡聰🥇:我是通過社區居委會報名參加誌願者的。初衷很簡單,趁假期有空,為防疫工作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學校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大學立身之本🧑🏻🦰,我覺得作為當代大學生,有義務回報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2.在本次誌願者活動中主要負責什麽工作呢?
李怡聰:我主要負責社區值守與防控宣傳工作👩🏻🌾。包括小區進入人員登記、測量體溫,給小區居民打電話做防疫宣傳等。
3.你覺得你的誌願工作順利嗎♢?期間有沒有什麽困難👩🏿⚕️?
李怡聰:應該說社區裏的居民素質都比較高☂️,很配合我們的工作🧑🏽🎨。有年齡大的老人不會掃碼🤰🏿🫐,我們就幫忙掃碼🦸♀️;有的手機是老年機掃不了碼,我們就負責登記、發放出入證。但是也有人不肯配合。有一次🤞🏼,一位穿著時髦的大姐,非要從社區已關閉的東門進,什麽手續都沒有,鬧得很兇,聲音又大,蠻不講理,周圍過路的都在勸她,請她在非常時期保持冷靜,前後僵持了幾分鐘🪿,最後沒有底氣地灰溜溜原路返回🎹🙏🏻。我們還會遇到不聽話的人🤠,他們不戴口罩,讓我很不理解。其實短時間的不自由是為了更早的自由🥇,這麽簡單的事情,他們為什麽不願意付出。其實絕大多數人都能理解和配合當地的各種政策和要求,但隨著疫情好轉👳🏽♂️,也有很多人思想開始松懈🫵🏻;而作為社區誌願者,我會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在疫情防控方面👌🏻,我的理解只是進出本小區不受次數限製了🙋♀️🏭,其它要求一點都沒有變化。這是因為自己親身參與了管控工作,才有這樣深刻的體會🤭。我每天都要與父母溝通一下,強調一定要少出門,出門必須戴口罩。這次誌願工作,還讓我深刻體會到個人素質與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學校在育人過程中為什麽如此強調“德育為先”🤞。
4.作為這次的誌願者有什麽其他感受呢👩🏽?
李怡聰:能為這次全民防疫工作出一份綿薄之力,是每一名大學生應該做的8️⃣。通過這次疫情防控我接觸到了小區的許多叔叔阿姨、大爺大媽,他們對我們的防疫工作都非常配合和理解💆🏿♀️,有一次執勤中過來一位穿睡衣的阿姨🌏,攀談起來😔,說起現在的生活,晚上7點睡覺🦚,9點會醒🧑🏽🚒,深夜4點還要再醒一次🐅,一點規律都沒有了,她自己也笑了。給我影響比較深的是⚃✹,她說自己經常去旅遊,包括去國外很多地方👨🎨,最後還是覺得祖國好🧘🏿♂️,穩定有保障💧;這也讓我更熱愛我們的祖國。她還說有的人半個月不出門,每次出門要囤一周的貨,很辛苦🕵🏻♀️;相對來講我們要好很多👩🦽🟣。
我們誌願者也建了一個微信群🧑🏿💻,方便大家溝通和聯系,從微信群裏可以看出叔叔阿姨工作的認真與負責🧑🏼🎤,晚上很晚還在堅持工作🧘🏿♂️,登記進出人員及車輛🚵🏽。
我們的小區門口專門做了一個過人的消毒通道,有利於消除病毒。每次連續6個小時的誌願者工作,我除了吃飯喝水都不會取下口罩🧑;結束工作後到家會洗手,取下口罩🧑💼,這時我發現痛快呼吸的感覺真好🫥。
5.有沒有什麽話想對與你一同工作的誌願者夥伴說呢?
李怡聰👱🏽♂️:小夥伴們,很高興我們能不約而同地在祖國的不同角落裏做著相同的事情,就像是天空中的星星👩🏻🔧,每一顆星星的光輝很小,但星星多了,就會照亮整片天空!相信全國人民眾誌成城一定會徹底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