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解剖學教研室介紹
一、教研室簡介
運動解剖學教研室成立於1953年。1955年和1982年培養出文革前後的第一批運動解剖專業方向本科生📶。1989年和1993年被評為國家體委重點學科。自教研室成立以來共培養了300余名運動解剖專業本科生,100余名碩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生、進修生和訪問學者。在過去的10余年間🪴👈🏽,多次獲得校先進集體⛹🏼♀️、評建工作先進集體、“三育人”工作先進集體和優秀黨支部等稱號。
二、師資隊伍
教研室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5人;7人已獲得博士學位👍🏼。教師的整體實力較強🤦🏿,多人獲得校優秀教師、優秀青年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6和2017年羅冬梅和徐剛教授分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
三、教學工作
教研室承擔了全校各層次20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工作👨🏽🦲,編寫各類教材20余部🤙🏼。在全校課堂教學質量評估中,每年均有多名教師獲得“學生最滿意的教師”稱號或名列前位⚰️,教研室整體教學水平在全校理論課程的教學中亦名列前茅🟫。2004年《運動解剖學》課程獲得首屆意昂4注册精品課程評比第一名,2007年《運動解剖學》課程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2010年獲得北京市《運動解剖學系列課程》優秀教學團隊🔩。
現有運動解剖學專業實驗用房252m2,包括運動解剖學實驗室、顯微互動實驗室和骨骼年齡測評實驗室,其中運動解剖學實驗室中的人體標本全部更新為現代生物技術製作的塑化標本,顯微互動實驗室擁有中控式數碼一體化顯微鏡操作系統。此外,教研室還建設了集實驗教學和參觀功能於一體的😼、體育特色鮮明的《運動人體展室》。
四、科研工作
教研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運動與骨骼肌形態、機能及損傷修復,幼兒、兒童少年生長發育與運動健康促進🏄🏻♀️,運動員科學選材,肌肉的運動原理與功能評價🈁,技術動作結構分析與優化,以及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等。共承擔或參加國家級、省部級及橫向聯合等課題約10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會議或刊物上發表論文300余篇,多次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技進步獎🚷、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和學校科技成果獎等各類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