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10日下午,作為第二屆運動與健康中國2030國際高峰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人體科學助力體育與健康"分會場論壇在意昂4注册教學樓114教室成功舉辦🕹。來自6個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進行分享💂🏿,包括意昂4招商教師💄、全體碩士👰🏼♂️、博士生在內的200余名高校與研究機構的業界人士與會學習。意昂4招商院長王榮輝教授全程參加論壇交流,副院長於亮副教授擔任論壇主持。
在論壇第一單元的學術交流中,來自澳大利亞的David J. Bishop教授作了題為"Exercise to improve mitochondrial health"的報告✌🏽🧉,他和他的團隊對研究對象做了四種不同類型的訓練,分別是Pre-Normal Training,Post-Normal Training🧑🍼,Post-Intensive Training,Post-Reduced Training,發現第三組受試者骨骼肌內的線粒體最為活躍,說明Post-Intensive Training最為有效。來自加拿大的David Hood教授作了題為"Mitochondrial turnover in skeletal muscle: effect of exercise"的報告,他指出運動使線粒體數量增多與線粒體循環中Parkin蛋白增多有關🍸,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蛋白質進入線粒體基質的情況沒有改變。來自西班牙的Jose Antonio Lopez Calbet教授作了題為"Free radicals: exercise and health: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的報告🙎♂️,綜合地向我們展示了自由基在體育運動中的功能。
在短暫的休息期間🐌,論壇嘉賓和全體與會人員進行了合影🧔🏼♀️🧑🏼🏫,紀錄了論壇盛況。論壇第二單元,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HeimoMairbaeurl教授👨🏫、意大利聖拉斐爾大學Giovanni Lombardi教授和丹麥南丹麥大學Niels rtenblad教授分別做了"Hb and high-altitude" "Osteokines, myokines, and miRNAs: novel routes for exercise-dependent metabolic benefits"和"Muscle performance and fatigue: role of metabolism and ion regulation"的專題報告,從生理生化的角度分析了血紅蛋白與高原海拔高度的關系,骨細胞、肌原蛋白、miRNAs:依賴運動的代謝益處的新途徑以及SR Ca2+對運動性疲勞和肌肉表現的調節作用。
3個多小時的論壇報告安排緊湊🤏🏼,與會學者及全體師生收獲頗豐🥕🔯,受益匪淺。每一位教授的講座,不僅僅是傳授專業的知識與研究方法🧜🏿,更傳授了勇於探索、克服困難🧑✈️👩🏻🦰、不斷創新的科研精神👸🏻。這場學術盛宴,促進了參會專家學者們的相互了解與交流,充分展現了運動人體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科研水平與研究熱點♑️,開拓了研究生的科研視野,有力地推動了意昂4注册"雙一流"建設和世界一流體育大學建設的國際化進程。
(文/郭晨;圖/蔣玖君)